|
问题是时代的声音,是智慧的入口。如果问题找不准、想不透,调查研究就不会深入。只有直奔问题去、跟紧问题走、抓着问题干,朝着问题的方向“一挖到底”,才能取得更好的调研成果,才能更好地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。 深入一线“找出问题”,紧盯“实”字“一挖到底”,做到“调之有实、研之有据”。调查研究最大的敌人,就是形式主义。挖出真情况、找准真问题,是做好调研的重要前提。“入深山采好药,临深池钓大鱼”,要坚持问需于民,一竿子插到底,深入田间、深入厂矿、深入楼宇,把情况摸准,把问题吃透,捕捉冒着“泥土气儿”“热乎气儿”的真实心声。要做到坚持“脚步轻、脚印深”,多采取“四不两直”方式,不看“盆景”、多看“森林”,不避重就轻,不敷衍了事,力戒形式主义,避免调研变“调演”。要“身入”、更要“心至”,虚心向群众请教,不仅带着耳朵听,更要用心听,不仅要听正面声音,也要听负面评论,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。 深入研究“分析问题”,紧盯“准”字“一挖到底”,做到“调有所得、研有所获”。找出问题是前提,研究问题是关键。调研的质量高不高,要看对问题挖的深不深、钻的透不透。必须高度重视“分析研究”这个环节,绝不能将问题“照单签收”。要灵活运用多种分析问题方法,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,层层深入、由表及里,逐步探明问题的本质。要下好“十月怀胎”的功夫,通过“交换、比较、反复”,越挖越深、越钻越透,透过个别看一般,透过复杂看简单,找出一般性的规律,从而开出“金点子”、闯出“新路子”。要分清个性问题与共性问题、阶段性问题与趋势性问题,不贪大求全,不贪急求快,根据问题的轻重缓急配好“药方”、有的放矢切中“要害”,进而使心中底数明、手上招数硬。 深入落实“解决问题”,紧盯“破”字“一挖到底”,做到“以调促干、以研促改”。“一语不能践,万卷空徒劳”。调查研究的最终目的,归根到底还是要看成果的运用、工作的实效。要深挖调研的“后半篇文章”,把调查研究作为推动工作的“导航仪”“助推器”,努力把调研结果转化为工作实效。对能立即做的,要马上动、立即干,真刀真枪解决解决一批群众的操心事、烦心事、揪心事。对一时难以解决的,要明确措施、责任、时限,用好“钉钉子”精神,紧盯不放、一抓到底,久久为功化解“病灶”。问题解决后,也要主动开展“回头看”,强化对问题解决情况督查问效,真正把“调而知”和“调而用”贯通起来,确保问题真正化解、彻底解决。 |
|